2015年4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辨析暨《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中文版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是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第一次根据间协议共同进行历史研究的。该报告书的日文版与中文版在2014年10月同时面世,日文版由日本勉诚出版株式会社出版。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尤其是起于1931年的那一场战争,对现实中的两国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两国的民间及学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也存在着显著的分歧。《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正是两国学者厘清历史事实、交换关于历史认识的意见、分析彼此差异的一次严肃的学术尝试的,它的出版又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鉴于此,本次座谈会将围绕对中日学者在史实上的见解分歧和不同历史认识背后的史观差异进行深度讨论,望以的姿态抗战胜利的纪念。
中日间首次基于间协议的共同研究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是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第一次根据间协议共同进行历史研究的。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首次就任首相在后不久即实现了访华,并与就年内启动中日学者之间的共同历史研究达成了共识。同年11月26日,中国部长李肇星与日本外务省大臣麻生太郎在举行会谈之时就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的实施框架达成共识,确定基于《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文件的原则及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开展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在这一共识与实施框架的基础上,中日双方各10名优秀学者组成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并于12月启动共同研究。
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学者间冷静和的研究,缓解围绕历史问题的对立情绪,增进两国的交流,加深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2010年11月,第一阶段研究发布。2014年10月,《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的中文版和日文版同时出版。
共同研究非结论一致
该报告分为古代史卷和近代史卷两卷,以16个题目探讨了从古代到1945年的中日关系史。从报告书本身而言,最大的特色即同一题目下,中日双方学者各撰文一篇,双方的认识、历史观、研究方法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背后就是“共同研究“这一特别的研究模式,即“同一题目,交换意见,充分讨论,各自表述”。研究过程“共同”并非研究结论一致,而是在研究过程中经过讨论形成的共识、能够认同的对方的主张,这些在论文中均得到了体现,是“共同研究”的特征所在。
中日间历史认识分歧有三类
对中日之间历史问题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对中日关系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在本报告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双方都承认对历史认识存在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辨析,通过辨析和交流加深了中日学者对双方关系史中的历史认识,并就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达成了一致。
在“共同研究”过程中,中日间表现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大概有三类,一是原则问题,二是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三是对历史进程或事件的宏观分析。第一类问题,如日本自1931年起对中国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两国学者形成了基本共识,即日方学者承认战争的侵略性质。第二类问题,通过资料的交换与交流,一些认识差异逐渐缩小。第三类问题,双方的判断、研究方法、甚至史观都有很大差异,但可以通过“共同研究”这样的过程促进相互理解。
双方学者承认存在分歧,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不仅是今后共同研究进一步推进的基础,也为民间交流提供了示范。而且,通过对双方学者的研究进行比较,能深入到历史问题的深层,使得两方在历史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得到提升,同时能出日本右翼与保守在历史问题上制造障碍的。基于这些,在中日关系的现状之下《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