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广东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成功破解了国际数论学界的一个猜想,学术论文屡经国内期刊退稿后,最终发表在国际最权威的数论期刊上。但他偏科,英语没过四级,还错过了考研报名,想继续研究数学的他如今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
2010年,中南大学的刘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时年22岁的刘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这一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当时正在读大二、同样热爱数学的王骁威。由此,他开始进行破解数学猜想的尝试。
大三上半学期,王骁威对数学家RichardK·Guy的著作《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中的“仅用1表示数中素数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骁威说,“这个猜想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对于给定的素数p,f(p)=(p-1) 1是否能成立。而素数,就是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在之前就有诸多数学家论证过,在3亿之前的素数里,这个公式是成立的。”
去年11月开始,经过四个月的钻研,王骁威运用集合论的运算、分析、优化,成功发现这个猜想的反例p=353942783,从而论证这个猜想的不可能性。
王骁威十分兴奋,将论文投给了国内几家数学期刊。然而,论文都被退了回来。一名国内知名数学家回信说:“你感兴趣的那个问题,至少目前来看,与数论研究的主流方向无关;而且单对此问题而言,你的工作还远不够深入。因此你被退稿是正常的。”
屡遭,王骁威虽然心情低落,但他“越战越勇”。耗时两个月将论文译成英文后,他向国际期刊界发起进攻。
今年10月15日,喜讯传来,他这篇名为《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素数猜想的一个反例》被全球最权威的数论美国艾斯维尔出版社的《JournalofNumberTheory》(SCI)选中,并将发表于明年2月刊上。
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简国明说,尽管王骁威所破解的数学难题与“孪生素数”猜想、“梅森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较为简单,与困扰国际数学界多年的哥德猜想更不可同日而语,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运用较为基础的数学理论破解数学难题,仍然难能可贵。
然而,尽管王骁威已经取得了他在数学道上的第一个辉煌,但是他想像刘那样继续数学研究,却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
“我原本以为可以通过破解难题保研,可韶关学院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没有保研资格”。此外,他偏科,英语不好,目前还没过四级,他还错过了今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的机会。
“我们学校目前还不招研究生,也无法保送他去其他名校。”韶关学院党委曾峥也是数学专业出身,“我们很担心这个好苗子毁掉了,要是我是华罗庚或者陈景润,我就让他当我的助手,让他好好走下去。”
曾峥告诉记者,若实在找不到好的出,韶关学院将考虑给王骁威提供一个相对清闲的后勤岗位,让他有充裕时间继续数学研究之。
王骁威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有所好的大学可以给我提供机会,让我继续在数学的道上走下去,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我会先找份工作,有了面包和牛奶之后,我可以白天工作,晚上读书,继续我的数学研究。如果能有一个好的研究,我愿意一辈子来钻研数学。”
走进王骁威家,在他那不足6平方米的房间里,桌子上、柜子里、床底下,都塞满了书。一个箱子里,装着他从中学以来演算用的上百本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演算。“这是我钻研数学之的一个。”虽然只是草稿,王骁威舍不得扔掉,每一本都保存完好无缺。
初二升初三的暑假,王骁威一个月就自学完高中数学,然后又找来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每天看得如痴如醉。考上大学后,王骁威还自文和德文,从网上搜寻原版数学书籍来看。
如今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王骁威很少去学校,除了给当地一所中专上数学课,剩余的时间就躲在家中研究他钟爱的数学猜想。
王骁威的父母都是学美术出身。父亲王关元并不是十分支持儿子在家埋头搞纯数学理论研究。父亲担心,儿子与现实的教育体制越来越格格不入,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我不比别人笨,只是我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那些没兴趣的考试上。”王晓威说。他兴趣广泛,小提琴、吉他以及文艺电影都是他业余时间的乐趣所在。尽管如此,在他看来,数学仍然是“时间和逻辑构成的最美艺术”。
王骁威的朋友李震感慨:“现在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能像他这么沉得下来,一头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学习了。”
王骁威有一张珍藏多年的马克纸币,上边印有著名的数学家高斯的肖像。他说,“高斯是1777年4月30日出生,而我是1990年4月30日出生。我希望自己也能有高斯那样的成就,做中国的高斯”。(据《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报道)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