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故事 > 正文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 尧舜节俭之道(一)

类别:历史故事 日期:2020-9-9 17:46:57 人气: 来源:

  当老友把厚厚一摞书稿重重地摆上案头,只观其简介,浏览其标题,我便十分振奋:这是一套有诚意、有分量的廉政文化历史丛书。它多达8本,华晨宇爸爸华福雄160多万字,生动讲述了中国古代近500名廉吏的感人事迹。我认真翻阅这套丛书之后,心中更加感慨。廉政文化历史可以说是一块和文化的沃土,数不清的精彩篇章都在深深地感染我、打动我,让我心生敬仰,念念不忘。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我惊喜地发现,其间亮点频出,让我对廉政文化历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总的来说,本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习总深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人更应该强化、约束、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2015年修订颁布的《中国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部正面、面向全体的廉洁自律规范。丛书紧紧围绕《准则》提出的“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对《准则》内容进行了精心提炼,着重展现人物在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等关系上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的人生准则。阅读这套丛书,可以让我们以《准则》为镜、以历史为鉴,不断主观世界、加强党性,崇廉拒腐、清白、干净做事,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生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总深刻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需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套丛书所涉及的历史,从上古一直到近现代,跨度5000多年,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廉政文化历史进行的一次全景式的挖掘和整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丛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使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资源。随手翻阅,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先贤们清风两袖的廉与正、一心为民的赤与诚。这使我更加,这套丛书可以帮助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做到修德、自省、笃行、慎独。

  习总深刻指出,我们要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丛书着重在选材上下功夫、在讲故事上做文章,充分凸显中国文化的特质。除了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外,还着重深挖了一批声名不显但事迹生动感人的“物”。书中既有上古时期贤德的尧舜,也有先秦时代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的祁黄羊;既有身居高位的宰相姚崇、陆贽,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吏鲍永、李听;等等。编写时立足史实、勇接地气,摒弃了人物索引式、翻译体的简单方法,结合当前实际进行了二次创作。总体看来,整套丛书立意新颖,特色鲜明,文字流畅,通晓易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一套面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通俗读物,具有普及推广价值。

  除了上述亮点,让我备感欣慰同时却又十分不解的一点是: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让虞城县纪委监委推出了这套厚重的《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丛书?我想,假以时日,我必当亲往释之。

  尧舜节俭之道史料记载,尧和舜都是五帝之一。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氏族,很多氏族又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过了很多年,尧和舜先后成为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很会治理天下,东西南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农牧渔猎各业,都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唐和虞分别是尧和舜时期的朝代名,故尧又称唐尧,舜又称虞舜;尧舜为后人合称,有时亦合称为唐虞,唐虞即指尧舜。

  尧舜之道又称唐虞之道,包括治世之道、仁政、尚贤、、忠孝信悌、节俭六部分。墨家素以节俭知名,墨子最崇尚的是节俭,而墨子将尧舜当作节俭的楷模,把尧舜之道尊为节俭的极致。

  《史记》载:“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帝尧即位以后,大臣要给他建一座华丽的,尧却说:“一定要造,但造成什么样我自有主张!”于是,尧率大臣们亲自动手,从山上弄了点木头和茅草,盖了几间茅屋,算是寝宫,又盖了十多间连通在一起的大茅屋,算是和大臣们议事的大殿。

  当时的生产很落后,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事常有。尧帝虽然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但对百姓却很关心。尧看到有人吃不上饭,心想:这是我使他饿肚子的。遇到部落里有人穿不上衣服,他总觉得:这是我有,才使他没有衣服穿。有人犯了罪受了处罚,他也首先责备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平时没有好,出来承担责任。因为尧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所以他赢得了部落人民的爱戴。

  有一天,临近几个部落的首领来拜访尧。他们来到尧的“”门口,仔细一看,都愣住了。“天哪,他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啊!”有个人先发出了感叹,其他人也跟着议论起来:“这明明是几间最普通的茅草房啊!”“我们那里,守门官也比他住得好呢!”正说着,尧走了出来。大家看见他的穿戴,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嘴上没说,心里却想:难道这个身穿补丁衣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尧吗?这些首领们互相看了看,他们每个人都比尧穿得好,脸上不禁露出惭愧的神情,从心眼儿里更加尧了。在尧招待各部落首领的“宴席”上,大家席地而坐,愉快地端起土钵、土碗,津津有味地喝着野菜汤,谈着治理天下的大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

  尧在位时,节俭,严以律己。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之木,让天下百姓他的。《列子仲尼康衢童谣》记载:尧治天下数十年,问天下是不是治理好了、百姓是否拥戴自己,左右的人不知道,朝野的官员也不知道。于是他微服私访于民间,在一条大街上听见一个小孩在唱一首歌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帝尧为了我们老百姓,没有哪件事情不是做得好到了极点。因此,我们不用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只要照着尧的老规矩办就行了。尧帝问小孩是谁教你唱的,小孩回答是从大夫那里学来的。这首歌谣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童谣之一。

  皇甫谧《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一段与尧有关的歌谣。尧的大臣看见一位八十岁的老人独自在玩击壤的游戏,大臣感慨帝尧的功德,这位老人却不以为然地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这首古老的《击壤歌》,表面上跟尧唱反调,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因为帝尧节俭治理天下,极力从侧面赞颂了尧帝的功绩。

  舜,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舜年轻时居住在平阳(今临汾),是一位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勤劳的部落首领。

  舜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舜的继母不断地舜,特别是她生了儿子象以后,对舜更是百般。有一次,继母叫舜和象去种黄豆,她让舜种阳光不足的北坡,让象种土沃光足的南坡。她还把好豆种给了象,把不好的豆种子给了舜。舜和象各自种下了豆种。

  勤劳的舜起早贪黑,不辞劳苦,整天在地里耕耘,浇水、锄草、捉虫,样样精心。早晨还没等太阳升起,舜已出现在田间了;晚上太阳早已落山,他还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象由于母亲的娇生惯养而懒惰成性,挑不动水、举不起锄,怎能吃得一番辛苦而在田间耕耘呢?于是北坡与南坡的豆苗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长势:舜耕种的北坡上的豆稞,枝叶繁茂,绿茵茵;象耕种的南坡则野草丛生,几乎看不见豆苗。

  尧来到历山一带微服私访,在山坡前,看见一个青年人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犁地。奇怪的是那人手里并没有拿,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小簸箕,隔一会儿敲几下,吆喝一声。帝尧看着,心里很纳闷,犁地敲簸箕,这是什么意思呢?到了午饭时,青年人让牛吃了一会儿青草,又把随身携带的用麻布包着的几个秫面馍用手捧着喂牛,而自己仅喝半陶罐野菜汤。

  这时,有一位白发挑着柴从对面山上下来,那青年人看见后,便放下手中的活儿,接过老人的担子,一直挑到山坡下面。等那老人过来,帝尧拱手问道:“老人家,这小伙子是您的儿子吗?”老人说:“不是,他是我们这里的小首领叫舜,家就住在附近,我是他的百姓。”帝尧接着问:“他是首领还肯替你挑柴吗?”老人说:“他就是这样,见谁有困难就帮助谁,别看他身为首领,却从不让别人替他干活。你不见他自己正在犁地吗?”帝尧看到这些心中感慨不已,便前去问舜:“耕夫都是让牛在地头吃些草,再给牛饮些水就行了,你怎么把干粮给牛吃?更奇怪的是耕夫都是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已经很辛苦了,自己吃着饱饭而给牛饮水,再用鞭打,实在是于心不忍!还不如自己俭省一些,让牛吃个饱,好卖力拉犁。”尧一听,觉得舜不仅勤劳节俭,还有有智慧,对牛尚且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了,真是个奇才,如果当了国君,一定很会用人。

  尧便与舜在田间交谈起来。他们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非一般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百姓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于是尧先让舜在朝中做虞官,试舜三年后,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舜接位后,仍然是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由于舜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计民生、防敌御侮,无不处理得井井有条,成为百姓的好首领。

  帝舜期间,推崇节俭,以德治天下,举才,慧眼寻得“克俭于家,克勤于邦”的禹作为传人,将帝位禅让于禹,不断建立和健全国家制度,形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豪杰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