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森堡不想陷入匮乏,所以在体能和知识含量上武装自己:“机会随时都会出现,但需要在关键时刻能一把抓住。”
“猿人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是我们的祖先;食人族的地方不能圈养动物,人的尸体是他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以他们必须吃掉;岛上的象是小矮象,小到我一手能推它一跟头……”在社交平台、知识分享型网站或者综艺节目上,如果你听到这些新鲜而实在的言论,应该不会吝啬那一点注意力吧。
在每年有700多万人次参观量的“国博”同样如此:一群不分长幼的参观者围着一个年轻人,有序地随着他的手势注意那些文物的细节,或皱眉疑惑,或长出一口气而释然总之不论“走神”或“走人”都不容易。
在网络空间,他是致敬量子力学家海森堡的“河森堡”。这是他的理想状态。河森堡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圈粉的法宝是他庞大的阅读量,不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典章古籍,只要和他的好奇相关,他都会仔细阅读甄别,最终呈现给读者、参观者、观众一份知识大餐。所以在知识类节目《一站到底》上,他借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名称告诉对手:你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打败你,这是河森堡测不准原理。
在国家博物馆,他是专职员袁硕。这是他的现实状态。作为“武力最强的员”,走出不被认可的曾经,接受对自己的宣战,直到与现实和解,这些都标记了一个年轻人真实的成长轨迹。
从地铁站出来,袁硕以员的身份看了看他即将工作的地方位于长安街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挺起胸膛,以一种战斗打响的雄姿从北门进入了男员们不算宽敞的办公室。
这是2011年7月,刚从首都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袁硕选择了这里作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报到的这天,他领到一枚写有数字1997的方形徽章这说明他是国博第1997号员工。
即便被业内简称为“国博”,其“国字头”的庄重也依然不可忽视这里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收藏着130多万件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在里面工作是很有荣耀感的。这是所有人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即便是工作了6年,袁硕的这种荣耀感也只增不减。
国博的职业员第一项要训练的基本功就是复兴之展览,其后才开始准备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等。“说是准备,其实一开始就是背词。”袁硕告诉记者,复兴之展览主要介绍新中国历史,词总共约4万字,16开大小,5号字印刷,整本厚1厘米多。“我们的语速要控制在每分钟200字左右,按这个速度从头到尾念一次,耗费3个多小时。我大概花了一个月才背下来。”
复兴之是国博的常设展览,展厅位于西北角,一层和二层连通。“我们有自己的纪律。由于近现代历史的特殊性,这一部分只能由职业员,且不能有自己的发挥和观点阐释,必须按照稿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另一个常设展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也需们。这部分内容较多,总计8万字。为了方便记忆,袁硕常带着讲词本到展厅里,边看文物边背。这个展馆面积达1.7万平方米,陈列了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四羊方尊、击鼓说唱陶俑等在内的2500多件展品。“光是走一趟下来,就累得腰酸腿疼了。”
然而,再熟练的准备也无法第一次的尴尬,这似乎成了国博员的“宿命”。袁硕认为,排练的目的是训练内容与实物匹配,但在实际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回答观众的临时提问?参观队伍乱了怎么办?“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所以我们最开始的一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因此,入职一个多月后的现场考核,袁硕用了“一塌糊涂”来评价。他靠死记硬背来的知识点撑过了整场,但磕磕绊绊,讲到朱元璋货币的时候干脆忘了词。“估计我是参加考核的新员里最紧张的一个,所以说话时习惯性地在双脚之间不停转换重心。刚开始时好多观众跟着我,后来有人悄悄说‘这个员讲得不行啊’。最后只有一对情侣,出于礼貌听完了我的。”
在不断摸索中,袁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却引起了同行们的分歧。这样的分歧集中爆发在2013年的一次业务考核中。考核要求30多名员选择一件文物,完成写词并。袁硕选择了明朝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官员给明朝写的一份明朝的卷轴。通过这份文物,他讲了壬辰倭乱的故事。
那是一次国博的定期考核,请来的评委有史学专家,也有员专家。考核时,评委对袁硕的产生不同意见:有些人指出袁硕的形式不适合于展厅,认为员是国家博物馆的形象窗口,希望还是按照规范来;有些喜欢袁硕的评委则给他打出高分。
“那天回来我就在办公室写辞职信了。”就像是要将屋里的垃圾一扫而光的决绝,那一刻,袁硕要把所有的落寞了结。
“咔咔、咔咔咔……”好在办公室没有人问他在做什么,好在旧式的打印机逐行打印,要不这个员的故事将无从谈起。
“我打完字后听着打印机的声音,脑子好像也发热了,心里更是挣扎。”袁硕说,他在尽力找理由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做员,“但忽然跳出当时的境况问自己:‘就这么认输了?’”
打印机的速度足够慢,在袁硕下定决心留下来战斗时还没完工,于是袁硕利落地起身,从打印机上抢出了辞职信,揉作一团扔进了垃圾桶“败而退场不如胜而离席。”
这个年轻人对胜利的向往早已有之。坐在这个“武力最强的员”对面,会有种感袁硕身高1米83,虽然肤色白净戴黑框眼镜,但他有12年的拳击、空手道和摔跤经验,因此握手时很容易他的力度。
“我喜欢能很明显判断胜负的事情。比如跳舞和画画,不同的人评判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搏击不一样我把你摔在地上,你起不来了,那你就是显而易见地输了。”袁硕说话时习惯双手抱拳,从对面看上去紧实而有力。
但刚开始练搏击时,袁硕也很容易就被人摔倒。在一次次后,他终于总结出经验:“搏击对所有要素要求都很严格,即便你技术很强,但只要你心里胆怯,或者有一瞬间的判断失误,都会被对手抓住机会,一把就摔倒了。”在充分总结战术战略之后,袁硕开始无往不胜,在搏击馆里很难遇到对手。
不懈的搏击训练让这个年轻人将生活中的一切都看作是训练场,要理所当然地夺取胜利。“我不习惯打败仗。”
但接下来该怎么办?袁硕开始反思。“知识本身是有趣的,只是被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时有了差距。”从小表达能力就很强的袁硕举例:解放战争时期大量发行法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词很概括地说:“通过发行法币的方式,造成通货膨胀,民间财富,造成,百姓。”这样的表达很难让听众有直观的感受。后来在《沈醉回忆录》里,袁硕找到了一个现实的注解:你去餐厅吃饭,点了碗面条,必须吃得特别快。因为物价变化太快,你可能吃之前是一个价钱,吃完就是另一个价钱了。
虽然这个故事不能应用到复兴之的中,但却给袁硕寻找有效有趣的方式开拓了思:“能打动人的永远是故事和细节。”
袁硕所谓故事和细节,就是信息含量。他随手拿起个杯子,“假如这是个青铜器的杯子,我说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气质端庄,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这是标准的解说词,你没法说它错。但它没有太多信息含量,说了等于没说。当我们只是按照标准模板背下来讲,那就是人肉背词机。”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些,”袁硕举起“青铜器”说,“‘青铜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殷商时的贵族会用它来喝米酒。但米酒和含铅的青铜器接触后,会产生一种甜味的醋酸铅,这可能导致中毒。而在殷商的甲骨文中,也确实记载了不少贵族出现过头疼、体弱、视力下降、无法生育等问题。所以有专家据此推测,殷商贵族可能和罗马贵族一样也出现过严重的铅中毒问题。’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员,恐怕你很难离开。”
袁硕把员比作一个博物学者,带领参观者打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大门,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做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这样就可以把有趣和丰富结合,从而留住参观者。”
说来简单,对员来说意味着巨大的阅读量,尤其是要阅读国际期刊、学术论文等十分晦涩难懂的内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挑战。”
“我发现自然世界和计算机世界有相通的地方。”袁硕说,所有的软件都不可能脱离计算机的硬件运行,而它们的最本质,无非就是不同排列组合的代码。“自然世界也同样如此。物理是最基本的层面,所有的生物、化学,及建立在此之上的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披露到最后都是物理的原因。”
袁硕以北方游牧民族曾经特有的收继婚制举例。这个婚制,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妻子;兄弟死后,其他兄弟可以娶嫂或弟媳为妻。“社会文化学者会从风俗习惯、伦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但在最本质上,其实是物理的原因。”
袁硕在这里援引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高凯老师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对游牧民族的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文献与大量考古资料的研究考察来看,匈奴、鲜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婚俗,是因其居住地区地处高纬度、干旱、干燥的内陆寒冷地带,土壤微量元素中锌的含量极低。这就造成了匈奴、鲜卑族育龄妇女在妊娠过程中的大量死亡,婴儿许多也都有先天性疾病。因此,匈奴与鲜卑族中育龄男女比例产生失调。“一边是种族,一边是打破伦理,人们别无选择,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伦理。这种制度也为汉魏时期匈奴、鲜卑与汉族的大融合提供了契机。”
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在印尼的巴布亚省新几内亚岛,直到上世纪还有食人的风俗,当地人的解释是分享亡者的灵魂,但这种说法是文化层面的,无法证伪。“也有分析认为是由于地理条件,岛屿无法规模饲养牲畜,当地人自然不会白白浪费人体中丰富的蛋白质。所以会有这样的事:调研人员聘请的当地向导突然有一天要请假,理由就是‘女婿死了,要回去吃肉’。”
“从表面看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深层次却是一种物理现象。”袁硕因此而物理学家海森堡,“他把人类的认知水平推到了量子力学层面,所以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他名列第43位。”
“他的知识如大海一般,我只是学者们知识的搬运工,传递给大家,比他小得多,所以就把河森堡作为自己的名字。”
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袁硕申请了国博的课程开发项目,对一些问题进行专题汇总,便于知识。“当我在做这些事情时,我觉得我是在战斗,并且不断地提升战斗指数。”
当河森堡为他的“秘籍”课程奋战时,逐渐有人注意到了他。彼时的他,开始在网上以国博员的名义开微博、写文章,并在知乎上举办了3场“Live”知识分享。尤其是在知乎网站上做了一些问答,粉丝量已经初见规模,因其知识含量而被网友评为“不可不知的网红”。但他始终无法证明在现实中的自己会得到什么评价。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机会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客串。去年9月,博物馆里的一位领导要去给十二中的学生讲课,但上课时间跟一个重要的会议冲突。于是领导找到袁硕说:“你不是开发过一些专题课程吗?要不你替我去讲吧!”
就这样,袁硕带着他开发的第一期课程《进击的智人》走进了十二中。面对着200多名初中学生,袁硕用他独特的方式,将人类的发展和演变层次清晰明了地展现,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下课后,老师同学都问他后面还有没有别的课程。
“我觉得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就答应了后面的课程。”就这样,他去讲了第二节课、第三节课,形成了之后的系列课程《命运之》《天启四骑士》。这些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反馈也为之后在互联网及电视上的大众打下了基础。
直到今年3月,袁硕以河森堡的身份出现在知识分享型网站“一席”上,并带来了他的《进击的智人》。袁硕作为“一席”的第449位讲述者,用一口略带腔的普通话,将人类祖先征服自然的故事娓娓道来,全程有笑料也有思考,一经立刻刷屏。
这场是去年12月22日的。当天,在位于大望附近一处小剧场里,挤了200多名观众。这也是当年“一席”的最后一站公开,袁硕被安排在最后出场。
当话筒递到袁硕手里时,已将近晚上9点。趁着换场的空当,有现场观众悄悄躬身退场,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袁硕。他缓步上台,在红色圆形地毯中间站定,双手交叠放在身前,从左到右在观众席里扫视一圈,之后开口:“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袁硕。”
这招“目光巡视”的动作要领是脸像电风扇一样慢慢地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确保不留死角,这样会引起注意。”这是袁硕工作6年的习惯。
接着,他用男孩特有不惹人厌烦的贫嘴给出了结论:猿人和现代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由此展开了他收集的知识匣子。
有人说袁硕像是在说相声,袁硕也认为这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我是土生土长的孩子,又生长在上世纪90年代,读王朔的小说,看《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这种东西进入血液和你一起生长,并在和表达上成为天赋。”
3月初的几天,河森堡与《进击的智人》成为搜索热词。此后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袁硕额外的工作越来越多。有时候连续几天晚上都要去各个平台上,包括腾讯视频的《家》、第四届知乎“盐Club”等。直到此时,一个理想中的河森堡和现实中的袁硕才达成和解。
“有。我害怕匮乏,无论是在知识、体能还是在生活上。”河森堡十分肯定地对我说:“我要挣钱,挣好多钱。”没有任何难为情或羞涩。“这就是正常的生活,你听着好像庸俗,但生活就是这么直接。”
他用“”来评价匮乏。“刚果河洲最大的生物地理屏障之一,隔离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虽然名字很像,但两者的天性有着巨大的差异。”刚果河以北的黑猩猩性格,等级制森严,习打斗来解决冲突;而以南的倭黑猩猩则爱好和平,善于用协调来处理问题。“两者的生长不同,黑猩猩生长的地方食物匮乏,要通过来取得,而倭黑猩猩则不是。长此以往则形成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这都是匮乏这种的状态所导致的。”
河森堡不想陷入匮乏,所以在体能和知识含量上武装自己:“机会随时都会出现,但需要在关键时刻能一把抓住。”(文/李祥)
和兵妹妹在机房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