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8月11日电(记者王飞航)记者11日从山西省垣曲县自然博物馆获悉,该县近日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汉代陶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了解,此次在垣曲发现的陶臼,残高17.5厘米、直径25厘米、厚5厘米、残重5.7千克,上部表面周围模印有整齐的几何形花纹、器壁模印有逗点纹饰,属汉代时期的典型风格。
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说,经过初步鉴定,确认此次发现的器物为汉代陶臼,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臼陶制,平口,口径内12厘米处有明显收腹,内底为圜底,器壁特厚,是一种模仿石臼造型烧成的明器。
考古材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石磨盘和石磨棒十分盛行。但在这一时期的最后阶段石臼出现了,一直到汉代仍有沿用者,且成为汉代通用的粮食加工用具,此前在洛阳西郊、安徽定远、江苏泰州等地均有出土。
吕东风介绍,此次发现的陶臼属于杵一心一意爱上你臼类,是一种粮食加工用具,主要用于将收获后的粮食去秕、脱壳、磨粉,其物质文化面貌展现出汉代时期的典型风格,它的出土为研究中条山地区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又一佐证。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