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溃论大家耳熟能详,十几年来层出不穷的涌现了十几波了吧。观其特点,每一篇都是数据翔实,引经据典,经济学术语满天飞,张口根据理论,闭口指标参数严重过高。差不多篇篇都要引用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xx经典理论,甚至还有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赤膊上阵的。这样的文章,天朝普通百姓看了之后只能感慨“,不得不服”!
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我朝无论是还是经济学家都是没法反击的了,只能躺到挨锤。后来挺过了几波,不但没崩溃,还愈发的欣欣向荣起来。随着经济学大牛的预测屡屡失败,我朝开始显得牛比轰轰起来了。现在新的崩溃论出来,我朝干脆摆出了一幅“你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崩溃”的丑恶。
虽然结果是天朝赢了,不过大家毕竟还是产生了一个疑问:为啥经济学在我朝就是屡战屡败呢?本文旨在揭开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为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本文尽量杜绝使用经济学术语,旨在用人类的语言来描述这个问题。(见老罗语录-术语 老罗语录——术语 )
假设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反应炉,这个炉内进行着若干化学反应(理解成烧煤也行),制造的能量就是产值。人口越大的国家,炉子越大。
对于发达国家,就是典型的高温高压的反应炉,里面的反应很激烈,即使炉子小,也能产生巨量能量。这就是人均产值高。
那为何发展中国家的炉子烧不动呢?好吧,只能再次祭出“人种论”:越适合搞经济建设的人种,其炉子越结实,越耐高温高压。反之呢,就不太结实,烧不好就爆缸。
(必须声明:这不是种族歧视言论,各位“正确”派请不要吐槽。比如,说“黑人跑得快”,“华人智商高”,这能算种族歧视么?)
我们来研究发达国家,也就是美日德法英。其规律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炉子的温度和压力越来越高,人均产值不断提高。这是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了新的反应方法。
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一阵子就要来一下。这就好比一个炉子烧了十几年蒸蒸日上,突然在某一天就爆缸了。这就需要冷却一下,修一修炉子。等恢复好了就会继续慢慢红火起来,又蒸蒸日上了。
资本主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一切都是的。也就是说,炉子里怎么烧,由什么合成什么,国家是管不着的,对国家来说,只能大的指标。
经济学家在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炉子的各项指标。比如温度提升了几度,气压变化了多少,氧气含量多少,某A物质含量多少,某B物质含量多少,某化学反应AB的量有多大。
为什么要这些指标?因为宏观经济跟高温高压反应炉一样,常精密而且脆弱的系统。一旦某个指标过高,或者变化过快,就有爆缸的可能。
对搞试验的科学家来说,最初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显然不知道,比如研究的诺贝尔,自己都险些被炸死。一切都是在试验中不断的尝试得出来的。
根科学家一样,经济学家最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会爆缸。所以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经年累月的记录经济数据,然后分析总结规律,尤其是爆缸的规律。
如此,就有了一些经典的理论:比如失业率高于xx就容易爆缸;温度增长速度高于xx就会爆缸;等等。
为了避免爆缸,经济学家就会采取一些措施。然而,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所以国家能采取的措施并不多,大致上也就是货币政策:印钱啊,减税啊什么的。类似于科学家对炉子加温减压什么的。
如果说上述功能仅仅是经济学家的普通用途,那下面这个才是经济学家的核心用途:如何在爆缸的时候回来,重新踏上正轨。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资本主义的核心优势:竞争。在资本主义世界,只要有需求,竞争就能一定有物美价廉的商品提供。比如有人需求大屏手机,市场就会自发的调整物资配比/生产线,努力的制造大屏手机。同时鼓励提高效率,争取节约成本制造廉价大屏手机抢占市场;鼓励发明先进科技以节约成本/制造质量更高的大屏手机。这一切都是自发完成的,竞争了生产端的活力和效率。可以说在生产端,经济学家是基本不操心的。
这样,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来了:一旦出现需求不足就容易崩盘。所以经济学的各种手段,核心思想就是:制造需求!
比如,失业率在被看的无比重要,与大家想的不同,国家重视失业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民幸福感”,“社会和谐度”之类的东西。而是因为,一旦失业率上升,失业人口就会失去消费能力,这就损失了需求。消费市场萎靡会导致更多企业赚不到钱,那只能裁员,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崩盘。
比如减税,被减税的群众自然会拿这钱去消费;比如印钱,印了钱,不管发给谁(请不要讨论正确性),他也得拿去消费。
既然缺需求,那就制造需求呗。所以可以国家出钱,雇人修。这样呢,工人赚到了钱,必然会拿去消费。生产水泥钢材什么的企业呢,卖给国家产品,也有了活。总之呢,消费市场被激活了,大家纷纷变得有钱,带动企业赚钱,就业率就上来了。。。如此良性循环,炉子就又点燃了。
话说,这个故事里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就是修的本身似乎没发挥什么作用,换成挖坑也可以?这就涉及到了经济学中更根本的一个道理:只要有需求就行,哪怕这个需求不合理!
事实上,往深层次的想,没有浪费,只有消费。以前三年一换手机,现在三月一换,算不算浪费?很多人买了东西用两次就扔了,算不算浪费?其实以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所有东西制造出来都是为了“浪费”的,所以没有什么浪费的概念,这些都是消费。国家投资也一样,即使是雇人挖坑,也问题不大,如果顺带修了,那都属于白赚的。
不过,欧美毕竟是资本主义,不到是不会大规模用这一招的,绝大部分时候都是采用小规模的国家投资或者类似的温和办法来制造需求。其实,国家投资一直都存在,军工不就是么?
如果说之前的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的合理。天朝的介入直接让这个情况崩溃了。因为,过去的逻辑很合理:质量好的炉子产能高,质量低的炉子产能低。大家很和谐。
突然,有一个巨型炉子接入了这个系统,而且这个炉子质量一流,却低温低压,产能稀疏。于是大家奔走相告:那边好,地方大,速去那里烧炉子!于是大家疯狂的涌入天朝。。。
注意:这里人的成本不是指单纯的劳动力成本。而是包括所有工作人员:技术工人,工程师,设计师,科学家,管理人员,等等。
我朝真正牛逼的是:拥有巨量素质过硬的各类工作人员。就拿工程师来说吧,我朝工程师数量可以抵得上发达国家总和(可能还要多),无论是学历,技能,智商都毫不逊色,工资却只是发达国家工程师的几分之一。这别的国家怎么跟我们竞争?
2. 我朝是个史无前例的巨型低温低压炉。你拿你研究多年的小型高温高压炉经验往我身上套,那能有用么?
负债高咋了?只要有人买我的东西,我负债高一样玩的下去。即使我倒闭了,需求还在啊,马上也有人接茬干,倒了也不会导致失业的。
先不说是不是真的高。问题是,国家失业率高会导致内需不足而崩溃。可我朝需求的提供方不是我朝人民消费啊!是世界人民的消费啊!除非你们都不消费了,才能让我崩溃!况且,这么大的需求拉动着,我朝倒是想失业率高来着~~
这个就更扯了,原材料涨了我们买不起,难道其他国家就买的起了?其他国家做出工业品难道能不把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去?说到底,原材料-工业品的中间段,还是我们成本最低,产业只能到我们这来。
跟原材料道理一样,你有了核心技术也得找人造不是。找人造的过程还是只能找天朝人,因为这成本最低啊~
以我朝人民的聪明智慧,这怎么能把技术保密?都在我们这造了,技术分分钟学会的事。我朝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国产品牌,都是以前给外国品牌代工的。
不要用你们落后的来揣测我们先进的制度。在欧美,银行坏账的确可能会倒闭,然后连锁反应。在我们这,银行都是国家兜底,大不了印钱解决。事实上,根本就不需要印钱,一句话就可以把坏账剥离,咱当年就干过这事。
其实欧美也干过类似的事,美帝大型企业破产玩了个遍,不就是为了剥离债务么?最后国家也得注资,所以大家纷纷吐槽美帝变社会主义国家呢~
可能我们各个指标都被吐槽过增长率过快。问题是,你们那稳定的小炉子当然不能温度增长过快,我们这温度很低的大炉子,温度增长的快也远没到爆缸的水平,咋会崩溃?
虽然他们已经了,不过我们还是本着科学角度来说说:一个高温高压的稳定小炉子,的确不可能一直加温加压烧三十年不爆缸。可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低温低压大炉子,缸体质量还特别好,为啥会爆缸呢?
相比来说,想这么干可就费了劲了。所有企业都是逐利的,你让他干基建这种事,没有足够的好处可不行。美帝号称要造高铁,结果憋出了翔也没造成。修什么的更是扯淡,一条的时间,我朝足够十条有余了。
所以近年来我朝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规模之大,。只谈两项就足够:1. 钢产量7亿吨。人类历史上接近这个数的也不过是前苏联的1亿多吨。2. 水泥产量占世界60%。
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很多产业的技术升级。比如高铁,从当初所有技术都引进,到现在居然要向美帝输出技术。
壮士,你们搞消费也不过就是为了制造需求,我们这基建是一码事啊。再说,你们也干过大规模修的事啊,也没崩溃啊(相反,是从崩溃中了过来)。
与传统的社会主义不同,我朝并不是从需求到生产包干到底一把抓。而是只负责提供需求。生产端的问题,依旧是竞争的市场经济。
人均产值追上美帝?以想象力如此丰富的我,都不敢想会咋样。因为那代表着我朝的产值等于发达国家(美日德英法)之和的二倍了。只能用画美不看四字形容了。
随便搜一个铁网密度“看看:”2015年我国按面积计算的铁网密度约为126.0km/万km2,低于美国的248.2、日本的530.5、的948.2、法国的544.5以及英国的674.6km/万km2;而按人均计算的铁网密度我国约为0.8km/万人,低于美国的7.4、日本的1.6、的4.1、法国的4.6以及英国的2.6km/万人。“
下面的文字转自发改委网站:文章名为《发改委财政部否认“娃哈哈500多种税费”:仅317项》。
“娃哈哈集团提供了所属131家企业2013年以来曾发生过的缴费项目共533项。经核,2015年有支出数据的实际缴费项目为317项,与企业提供的缴费项目相差216项。一方面是因为2015年娃哈哈集团及所属企业没有开展如资产评估、开业公告、商标注册等业务,也没有相关缴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及地方近年已经取消或停征部分收费项目,如工商注册登记费、原产地证书费、海关监管手续费、管理费、档案保管费等。”
上述文字表明,目前国家涉及企业收费的项目,至少317项。之所以用至少,是因为上述文字——2015年娃哈哈集团及所属企业没有开展如资产评估、开业公告、商标注册等业务,也没有相关缴费——表明,国家在资产评估、开业公告、商标注册等业务方面还有收费,只是有多少项不清楚,文章中没有列明;另外就是国家这几年已经取消或停征了部分收费项目,如工商注册登记费、原产地证书费、海关监管手续费、管理费、档案保管费等。
但在我们看来,这317项,还有那些没有列明的也许几十上百项收费,至少95%应该取消。100%取消更好。
按照现代国家现代行政,企业交税,就是给国家支付全部行政服务的费用。税收是支付国家服务的成本。如果一个国家向企业征税了,还向企业收取几百项费用,那么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服务卖两道,收两道钱。这个是没有道理的。
日常生活中,商场将一袋米卖给普通老百姓,假设卖30元,老百姓交一次费后,就可以把米拿走。没有道理商场第一次让老百姓交30元,第二次还要交10元才能拿走。如果有这样的商场,它一定做不了生意。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在于部门利益。各个部门都想捞权,捞了权就可以收费,收了费后部门经费或者金就有着落,这其实是与民争利。国家也好,代表国家的部门也好,与老百姓争利,这个不是好现象。它表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之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
因此,从国家转型的角度来看,这类收费政策,就该取消。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下,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那么多的收费项目,取消了,有利于改善企业,也有利于培育未来的税源。
上轮地产放水,去库存还是有效果的。市场传言是城市居民加杠杆,国家和地产商去杠杆,然后把中国国内要流出去的老百姓的热钱给套在高位。对此我们不予评论。去年地产销售额增速最高月份达到55.9%,全年达到34.8%,全年地产销售金额达到117627亿,销售面积达到157349亿平米,双双创历史新高。地产销售的高增长,并没有为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因此去年10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只达到13.44%,当即进入了峰值;随着后来全国那么多城市进地产调控,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走低,今年5月份的投资增速为7.35%,已经降低6.09个百分点了,增速几乎去掉了一半。这个会有影响的,影响的主要是全国投资增速。
去年的投资增速,最低月份只有3.89%,随后缓慢回升到9.54%,现在又有所回落。投资增速起不来,主要是四个原因,一是房地产调控,二是民营投资起不来(因此我们看到证监会要大规模IPO,但根本原因还是过剩,投资没有收益),三是没钱;四是基数太大,去年全国投资达到59.65万亿,现在每年增加6万亿的投资,才能达到10%,这个基数太高了。偏偏没钱,民营投资没有回报,因此投资增速就难有起色。
出口遇上美欧牛市,加上前四年中,13年和14年都是低增长,15年和16年都下滑,如今在美欧牛市背景下,出口今年才有些起色。只是这个不可能长久。前面我们有言,19年全球容易暴发金融危机,因此,目前的出口复苏,就是一个弱复苏。
目前的消费,虽然速度还行,但也只是一个盘底或找底的情况。近几年中,前面消费每年以一个点左右的速度下行。高增长是10年,名义增速达到23.3%,调整以后还有18.4%,11年17.1%,12年14.3%,13年13.1%,14年12%,15年10.7%,三年中基本每年1.2个百分点的下降,16年小降,为10.4%,17年前五个月为10.3%。消费同投资和出口相比,是一个滞后的数据。如果投资和出口不行,消费滞后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不行。
所以目前的经济,靠投资肯定靠不住,PPP只是一个小亮点而已。房地产靠不住,投资靠不住,消费起不来,出口只是弱复苏,即使增长也不可能持久。而且货币政策在收紧,财政政策没有多大的腾挪空间。因此,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可以说充满了挑战。
这个我们去年以来的文章就有言,要寄希望于四大家还有那么些事业单位、公务机关的。但这个说说容易,做,恐怕就要困难得多。
目前唯一能让人有很大的地方是外汇储备,连续快速下降的势头给止住了,而且中国的对外支付,对不少国度已经开始启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全球结算范围越大,未来对美元储备的依赖就越小。外汇储备安顿好了,就可以腾出手来整房地产。房地产整不出问题,再加上外汇在美元升值期间不出大问题,加上中国创新加速,中国崛起就不可避免。因此,中国经济在挑战中,还是充满着重大的战略机会。只不过同09年那时相比,现今我们要被动许多。当前比照那时,已经不可能同日而语了。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